党员享受国家什么待遇外企(外企白领中的一抹“红”)
罗浩东。韩庆鹏 摄 |
■编者按
今年是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30周年。30年来,在党建引领下,各行各业斗志昂扬、满怀激情,党员先锋攻坚克难、辛勤奉献,大亚湾石化区崛起于南海之滨,迈向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。
忆往昔峥嵘岁月,看今朝百舸争流。在“七一”来临之际,大亚湾石化园区综合党委与南方日报惠州新闻部联合推出“党建引领 先锋先行”系列报道,深入技术骨干、产业工人等一线先锋中,聆听他们的心声,感受发展的脉动。敬请垂注!
在大亚湾石化区,科莱恩化工(惠州)有限公司生产经理、区域优化经理罗浩东每天操着外语,与来自不同国家、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打交道。他是一名“白领”,他又有一个“红色”的身份——中共党员。
“建在外企里的党支部,不仅要给党员职工一个家,更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。”罗浩东说。作为一名技术人员,他不断锤炼技术和产品,带头启动各类型优化项目,每年为工厂节省处理成本300余万元人民币;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,他积极开展党建和业务双融合的有益探索。
撰文:马发洲 高洁 王旭
双轮驱动
党建为企业发展创造价值
科莱恩化工(惠州)有限公司是一家瑞士企业,专注生产环氧乙烷衍生物,广泛应用于农业、医药、建筑、化妆品、工业清洁剂等领域。从2009年落户大亚湾以来,罗浩东参与企业的建设与发展。“大亚湾工厂是科莱恩集团特种化学品事业部最年轻的工厂之一,自动化程度也是在同行业里面较高的工厂。”
“公司虽然是外企,但一直强调本地化。”罗浩东介绍,公司领导层很支持党建,十年前就建立了党支部。“企业和员工就像车的两个轮子,两个轮子同向同速转起来,整辆车才能平稳地往前行,党支部就是要维护和保证轮子朝着同一个方向,共同推动企业发展。”
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。从班长、工程师到生产经理,罗浩东一步一个脚印,始终兢兢业业。正如他自己所说,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就应该尽职尽责,事必求精、功在专注,发挥先锋模范作用。”
当前,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,客户诉求也不断增加。为此,罗浩东带头开发新应用、新市场,为客户“量身定制”产品。其中,他带头创新研发的聚氨酯行业低钠钾离子产品项目,预计为企业新增每年1000多万元的市场。2020年,罗浩东荣获科莱恩化工(惠州)有限公司最佳持续改进项目奖。
在罗浩东参与研发的产品中,有一款功能单体应用于国家基建的混凝土减水剂。“现有的混凝土减水剂如果没有此功能单体的加入,将会影响到减水剂大单体的聚合度,对混凝土坍塌的均匀性、泌水问题等都有较大的影响。”针对这个行业难题,罗浩东和德国专家团队一起从小试、中试、大生产进行产品和工艺的研发,最终成功生产。
今年是罗浩东来到大亚湾区的第15年。“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国家级园区,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我深感自豪!”自2006年来到大亚湾区,罗浩东不仅见证了石化区的发展,更在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。
家之和谐
党建与企业文化相融相通
自去年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,罗浩东的内心是忐忑的,做技术工作,他是轻车熟路,但是担任党支部书记,他却是一名“新手”。凭着一颗赤子之心,他边学边干、边干边总结,逐渐探索出一套党建和业务相融合的工作办法,给支部建设带来了积极的“化学反应”。
“党建和业务应该是相互促进的,在业务工作中不断发展党建,在业务工作中检验党建工作成效。”罗浩东说,每当生产遇到困难时,总能看到党员身先士卒,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信任和尊重。
在罗浩东的办公桌上,摆着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第三卷,《中国共产党党内重要法规汇编》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〈建议〉学习辅导百问》等书籍。“要让党建成为一种习惯、一种文化。”罗浩东表示,党建与外企的企业文化并不矛盾,很多外企都提倡“履行社会责任”。
科莱恩党支部通过在企业营造温暖的家文化、和谐文化,将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巧妙融合,凝聚人心。比如,将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将工会和工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,通过开展“一日游”、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等密切联系群众的活动,凝聚员工的向心力和归属感。
去年12月,科莱恩党支部组织前往惠阳区叶挺故居参观,受到了员工家属的热烈响应。“连不少小朋友也参与了,看得津津有味。”这让罗浩东颇有感触,“历史是鲜活的、生动的,让我们备受鼓舞。”
如今,一线员工排队入党,党组织开展活动“一呼百应”……党建活动已成为企业发展亮点之一。“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意义非凡。”在接受采访时,罗浩东正在谋划着今年的党建工作。